It appears you don't have support to open PDFs in this web browser. To view this file, Open with your PDF reader
Abstract
目的 基于全国多中心患者队列,描述我国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(PSC) 患者的临床特征,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。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,基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疗中心的电子病历系统检索出明确诊断为PSC的患者,并提取研究数据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-Whitney U检验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。采用Kaplan-Meier法估算患者无肝移植生存率,Log-rank检验比较不同特征PSC患者生存率的统计学差异。采用Cox回归模型识别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关键因素的交互作用。 结果 共纳入107例PSC患者,其中55.6% (55/99) 为大胆管型,29.0% (31/107) 合并炎症性肠病 (IBD) ,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(ANCA) 阳性率为32.9% (24/73) ,50.0% (40/80) 伴有免疫球蛋白 (Ig) G/IgM升高,症状出现至确诊的中位时间 (症状-确诊间隔时间) 为1年 (<1~4.0) ,38.3% (41/107) 的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。患者总体中位无肝移植生存期为114 (95%CI:62~166) 个月,5年累积生存率为65.7%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,总胆汁酸 (TBA) 水平升高 (HR=1.006,95%CI:1.002~1.010,P=0.001) 和症状-确诊间隔时间延长 (HR=1.252,95%CI:1.059~1.480,P=0.009) 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。交互分析结果显示,与TBA<50 μmol/L的女性患者相比,TBA≥50 μmol/L的男性患者 (HR=16.563,95%CI:2.103~130.449) 和女性患者 (HR=17.009,95%CI:2.113~136.934) 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均显著增加 (P值均<0.001) ;与<45岁且TBA<50 μmol/L的患者相比,年龄≥45岁且TBA≥50 μmol/L的患者 (HR=10.729,95%CI:1.325~86.859) 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(P=0.026) 。与症状-确诊间隔时间≤2年的女性患者相比,症状-确诊间隔时间>2年的男性患者 (HR=4.825,95%CI:1.725~13.644) 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 (P=0.003) ;与<45岁且症状-确诊间隔时间≤2年的患者相比,<45岁且症状-确诊间隔时间>2年的患者 (HR=4.983,95%CI:1.366~18.173) 的肝移植或死亡风险增加 (P=0.015) 。 结论 与西方报道相比,我国PSC亦以大胆管型为主但占比相对较低,合并IBD者和ANCA阳性比例亦低。TBA水平升高和症状-确诊间隔延长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,且与年龄、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。提示需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以改善预后。